文章转载自“压缩机网”微信公众号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双节刚过四季度来临,很多空压机公司已经进入了非常重要的年终业绩突破冲刺阶段,在这个过程中,除了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客户服务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元素。目前来看,很多空压机公司的客户服务多停留在“被动响应式维修”的层面,核心模式为“坏了再修,坏了再换”。这种模式将服务固化为成本中心,导致客户感知价值低、粘性弱,公司易陷入同质化价格竞争。
破局的关键在于以创新思维重构服务价值链,其核心引擎是对客户服务心理学的深度研究与运用。
以下是笔者作为一名咨询师,为空压机公司量身定制的《客户服务心理学具体操作指引》相关内容,通过将心理学原理融入服务流程,我们能将一次性的故障维修,转化为构建长期信任的契机,帮助空压机公司从传统的“设备供应商”转型为“客户生产保障的合作伙伴”,从而建立强大的护城河。
第一部分:了解客户服务的底层心理学逻辑
1、信任经济学
服务即营销。在工业品领域,信任是降低决策成本、促成重复购买的核心。毕竟,一次卓越的服务体验,远胜于十次销售拜访。
原理:认知一致性理论,客户一旦在服务上信任你,会更倾向于在产物和续约上也信任你。
2、情绪记忆的“峰终定律”
原理:人们对一段体验的评价,主要由两个时刻决定:高峰时刻(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)和结束时刻。服务创新的核心就是设计“正向的高峰时刻”和“完美的结束时刻”。
案例联想: 高峰时刻(紧急抢修后恢复生产时的巨大欣慰)、结束时刻(服务结束后一份详尽的设备健康报告)。
3、同理心与期望值管理
原理:客户的不满≈现实-期望。服务不仅是解决问题,更是管理客户期望的过程。
应用:客户的核心期望不是“机器不坏”,而是“生产不停顿”。我们的服务承诺应从“48小时到场”升级为“为您提供100%稳定运行的压缩空气解决方案”。
4、互惠原理与关系深化
原理:人们倾向于回报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。在服务中主动提供“超出预期的价值”,会激发客户的回报心理,这种回报常表现为忠诚和推荐。
应用:免费进行一次节能评估、赠送一份设备保养小贴士。
第二部分:售后服务场景中的心理学
场景一:被动响应式服务(客户报修)
传统做法:接电话,记问题,派工单。
心理学创新流程:“安抚-赋能-超越”叁步法:
1、安抚情绪(处理心情)
心理学原理:先处理心情,再处理事情。客户报修时通常伴随着焦虑和愤怒。
创新点:发送一条短信或微信,包含工程师的姓名、照片、工号和实时位置链接,这能极大缓解客户的“失控感”。
2、赋能现场(专业展现)
心理学原理:专业性与确定性是安全感的来源。
创新点:维修后,提供一个“故障原因一目了然”的短视频或图文报告。
3、超越期望(创造峰值)
心理学原理:峰终定律+互惠原理。
场景二:主动预警式服务(从被动到主动)
传统做法:按合同约定时间上门保养。
心理学创新流程:“先知-先觉-先行”智能服务模式
1、先知(数据连接)
心理学价值:让客户感受到“你比我还关心我的设备”,建立深度依赖。
2、先觉(分析预警)
创新点:将“维修”转化为“风险管控”,你将从一个成本部门变为价值部门。
3、先行(主动邀约)
心理学效果:客户会为这种“未卜先知”的服务感到惊喜和安心,极大地提升了切换供应商的“情感成本”和“风险成本”。